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

維基百科遊戲「Wiki Paths」兩天搞定,後Web 2.0時代的「非遊戲的遊戲」

From http://mr6.cc/?p=2860

這個月初有一場「大家一起做遊戲」的比賽活動叫「Global Game Jam」,這麼多團隊中,有一支團隊做出了一個叫「Wiki Paths」(原名可能叫「The Great Link Race」)的遊戲,特別引人注目,慢慢在網路上傳播開來,有人在twitter大讚這真是巧妙(clever)的遊戲!這一切都是因為,這個「遊戲」真的讓人意想不到,它不是要練功打怪獸,也不是要射擊飛機,Wiki Paths這個遊戲,竟然是玩「維基百科」

維基百科?維基百科恐怕是最無聊、最制式的網站之一,有什麼好玩的?Wiki Paths遊戲規則是這樣的,它給你兩個維基網頁,一個是「起點」,一個是「終點」,玩家要想辦法找到這個起點到底是怎麼「連」到終點的。譬如給你的起點是詩人「John Clarke」的維基頁面,終點是「黃鳴龍」的維基頁面,兩人都是文學家嘛,所以他們的維基頁面一定有什麼地方是連在一起的,是哪裡呢?不知道,不知道,而左邊有個鐘一直在跑,一秒、十秒、二十秒……要在5分鐘內把它找出來。

這個是需要推理的,譬如我第一次玩運氣很好,它挑給我的起點是「Thomas Richter」,它只是一個非常少資訊的stub,然後終點是「Giovanni Bia」(如上圖)。這兩位都是老足球明星,兩個都是在1960年代出生,我們可以想像,他們之間的維基頁會連在一起的地方大概是透過某支球隊?不過我玩的時候很快就按錯,按下了瀏覽器的「BACK」鍵,千萬別按那個鍵,不然就會回到「GAME OVER」回到原點!各位可以下載Wiki Paths來試試,練練頭腦,長長知識!不過,今天重點不只在這個小遊戲──

這個Wiki Paths小遊戲,以及這個「Global Game Jam」遊戲開發活動,其實,代表了一個「非遊戲的遊戲」的新商機

先來看看這個「Global Game Jam」,活動在全球54個地點同步舉行,時間從周五開始,一直到周日,參賽者開發遊戲的時間竟只有短短的48小時。48小時時間一到,就要收班,就要報告,無論參賽者遊戲做得怎樣都要交出來。除了時間很短以外,他們另外規定的一點是,「玩家」的時間也要跟著短!他們規定,這場遊戲必須花五分鐘內就可以玩完

你說,現在已經有很多Flash小遊戲?不,再簡單的小遊戲,應該也要花幾個星期開發吧!但現在,參賽者卻要在48小時內做出來。這類小遊戲,可能還要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小

幹嘛搞一個「Global Game Jam」來做這麼小的遊戲?就如同《Wired》解釋的,這樣的做法將遊戲界與資深遊戲人的思維完完全全的打破,一般的遊戲軟體譬如Xbox 360、Playstation 3的或許得花好幾年開發,現在變成48小時,參賽者發現,雖然對這「48小時」已有準備,簡化了很多,但實際一做就知道,有些東西還是「砍不掉」;他們很自然的去想得太複雜、無法割掉遊戲人的堅持。最後,都是因為沒睡覺、累得要死,只能想辦法把東西先做出來再說,避免最後只一個半成品讓大家笑掉大牙,反而猛然的砍掉了以往砍不掉的包袱!這些遊戲已經簡單到,幾乎沒有什麼動畫或華麗的效果。他們開發完成一個笨到不行的簡單遊戲,還可以多花一點時間來親身感受一下,這個經過極度簡化的遊戲,還可以再加點什麼變得更好玩?輕輕一加,竟又轉了一個大彎,遊戲又到了另一個境界。這個「砍掉、簡化、加強好玩點」的過程,竟然也是在教育這些老遊戲開發者。他們自己也感受到,天,這樣簡化以後,奇蹟出現了!沒想到這個簡化以後的遊戲,比原本更容易上手,一點不減好玩的程度,竟然還是非常非常好玩!

報導舉例,有一個四人的開發團隊原本就很會設計真正的遊戲軟體,來到這種場合就想捲起袖子好好大顯身手!他們原本想做的已經夠簡單,想做一個像Zork那樣的文字指令遊戲,可是是拿來「射擊僵屍」的遊戲;他們原本想,已經把所有動畫都拿掉了,至少還是要設計好幾種房間、好幾種武器、好像下棋一樣的複雜,才好玩吧!?最後,連這些東西都沒時間做!他們只好再咬牙,再簡化,將遊戲改成現在這個版本,主角在一棟五層樓的樓頂,然後,有一群僵屍從四面八方擁上來;這個場景電影都有播過,光想像就已經很有感覺了……然後每個樓層的東西都固定了,你可以按下「3」去對著三樓的僵屍射擊,可以按下「4」去看看四樓有什麼東西,這個遊戲進行得很快,據報導那個玩家在45秒鐘就死掉了,感受到一種很好玩的感覺。

這篇就以「Make it Quick、Play it Quick」來形容這場活動,這一句話已經暗示了另一種開發市場。這個風潮早在最近幾年就有許多人做小型的flash遊戲了?不,還不夠簡單,還不夠快。現在可做的是「更快」,而且快到非常非常的快,完全不必動畫都可以。一個遊戲,可能就只是一個「點子」,點子為重,剩下的做出來只要48小時,一兩個人就做完了──有沒有覺得很熟悉?開發遊戲,竟然有機會像開發一個簡單的網站一樣,這麼快?

這樣類似網站的開發流程,讓我們想起很多事情──遊戲軟體向來是另一個產業,就算是小遊戲,也是和網站分開,自有自的生態,產值和網站世界早就已經可以媲美。這個「Jam」可說是把網路的「快速架站」的精神拿到遊戲裡頭,來設計一些遊戲,反而得到另一種效果,去掉那些比規格、比逼真、比炫麗、比3D的「包袱」,他們竟然可以很快的製作出好玩的、令人著迷的小遊戲。這些小遊戲,可能即將另創一個產業

這個產業的遊戲,沒有動畫。

沒有漂亮的圖片。

只有「好玩」

至於,這個「好玩」要怎麼好玩?全靠點子主人的想法,還有做出一個大概以後,再做一些小小的調整。前前後後48小時太誇張,但應該不會超過一個星期。如果給1個月時間,說不定有機會做出好幾個。

再回到這個「Wiki Paths」的維基百科尋寶遊戲,Wiki Paths是寫在火狐另一個插件Greasemonkey之上,這個插件讓開發者可以寫一些簡單的JavaScript來修改網頁最後呈現給使用者的內容。之前,大家的創意僅限於「幫購物網站加一張比價表」或「幫一個表格自動填入資料」,但Wiki Paths隨便一想,竟然想到,利用Greasemonkey的功能來修改維基百科的頁面,用維基百科玩起遊戲來!看了一下Wiki Paths的原始碼大概就只有300行,扣除前面的comments也就只有不到300行。簡單的小程式,就有機會做出一個超好玩的遊戲。

藉這個機會我們可以開始來討論,2009年,這種「非遊戲的遊戲」一定會得到注意。這個想法,隨著TechCrunch已落後的文章「Mob Wars有可能一個月賺100萬美元」而愈來愈浮出檯面,大家一聽到這個金額,就嚇壞了,有這麼好的事?

這個效應,可能(已經)造成Web 2.0創業家再次大遷徙,就如同在2001年大家紛紛網路創業家紛紛開始轉至P2P軟體、電信手機軟體、遊戲軟體是一樣的意思。現在許多做網站的創業家,在網路上拿到人,才有錢;拿不到人,就沒錢。但如果做的是一個iPhone App,再奇怪的東西也有一些人下載,大錢賺不到可以賺小錢,小錢賺不到可以賺小小錢,小小錢賺不到就賺工本費……這些金錢的效應會讓許多有創意的點子主人、創業家,繳盡腦汁的投入這些「遊戲」型的點子,想法把遊戲這東西弄到最極限。

有趣的是,我也覺得這是Web 2.0的一個「合理的沿伸」。試想,假如一個遊戲要更吸引人,有一招就是給它更華麗的設計、更棒的劇情、更逼真的影像處理、更巧妙的行銷……這些,都是遊戲大廠專門的事情。但,還有一招,是在「多人對戰的設計」上,同一款遊戲可以幾個人玩?怎麼透過朋友之間玩,玩得很有趣?這部份,有機會為遊戲加分──而Web 2.0創業家,對這塊是很拿手的!想想,網路從1.0到2.0,錢沒賺到,但大家都開始知道怎麼把人拉進來、利用朋友互相拉住、而且壯大。所有的創業家,都已經一同看過好多好多的案例,也一起練習過好多好多「把人拉進來」的方法,現在,我們把這個創意引擎,再往上面一個氣層拉上去,把這些人拉進來,不是要玩一個社群網站,而是要玩一個「創意」的遊戲。Web 2.0站長們,現在就像從前的活動辦理者,已經知道如何讓一群人來這邊開會、交朋友,接下來,當然就是帶著這一群人,一起玩一些更好玩的活動,好像參加夏令營或團體康樂活動那樣。現在,Web 2.0創業家可以開始把創意全部投注在:「要帶什麼活動?」

設計一個「非遊戲的遊戲」,就是在設計一個「活動」,這個活動可能很死板,「命令」每個使用者都要照著玩。但這個活動就是很好玩,每個人進來,射擊下面的僵屍,就是很好玩。這樣來想,我們的創意的格局又整個了大了一百倍了,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!

再想,人類,就算到了五十歲,可能其實都有「潛力」去迷上一個遊戲,只等著創業家去找到這些人所喜歡的遊戲!我們每次經過地鐵,看到整片牆的遊戲軟體的廣告,在從前我們可以笑這些年輕人天天泡「網吧」,是活在自己虛擬世界?當我們發現,自己或自己身邊朋友竟然也「不小心」迷上某個像「Wiki Paths」這種莫名奇妙的小遊戲,而且還花錢買它、還在上班的時候偷玩,就算被看到,也只看到你好像在瀏覽網頁或打文件,沒人知道你在玩遊戲,卻著迷得……到了下班時間還不想離開座位?

他們都在等著,下一個讓他們莫名奇妙瘋狂起來的小遊戲!用一些身邊的東西,48小時,或許就有機會,幫千千萬萬的人創造出莫名奇妙的樂趣,依照這些默默賺錢的超小遊戲來看,他們的錢包絕對會機會就這樣莫名奇妙的Wide Open開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